提要文摘: | “观”作为一个在审美活动中具有关键意义的美学范畴,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观 ” 这个词出自中国哲学, “观 ” 有多重含义, “观 ” 在美学中的应用是指审美观照, 作为审美观照的“观 ” 在中国美学和日常生活中都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通过对“观 ” 的词源学意义的考察, 我们可以知道, “观 ” 在词源学意义上是指洞见, 此洞见不同于一般的“视 ” 、“见 ” , 它虽具有“视 ” 、“见 ” 的动作, 却同时具有洞察本质的意义。 “观 ” 与“照 ” 在观察事物、照见本质的意义上是相同的, 因此“观 ” 与“照 ” 可以通用, 共同组合在一起, 作为动词, 它们都与视觉相关, 但又超越视觉, 并且从美学角度看, 均可表示审美活动的进行和过程, 可以将“观 ” 分为静观与流观, 静观主要指的是心灵虚静状态下的审美观照, 流观的审美角度不固定, 可以仰观俯察于天地, 亦可以周流六虚观于古今, 是在无限时空中的审美观照。 从美学意义上讲, 中国古典美学范畴“观 ” 或曰审美观照具有意向性、知觉性、体验性、情感性等审美特征, 审美观照的意向性是指审美主体的观照必定是指向某一具有表象形式的客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