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检索

简单检索 多字段检索 组合检索 书目详细信息

用户登录

书目信息 机读格式(MARC)

《近代中国金融的非常与日常》

近代中国金融的非常与日常

ISBN/价格:978-7-5201-9826-4:CNY85.00
作品语种:chi
出版国别:CN 110000
题名责任者项:近代中国金融的非常与日常/.潘晓霞著
出版发行项: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5
载体形态项:260页:;+24cm
一般附注: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资助项目
提要文摘:本书尝试从金融风潮个案切入, 但不局限于危机与个案, 而是希望透过近代中国常态化的非常态金融风潮, 整体把握近代中国金融的流变。通过充分考察近代中国金融风潮的生成、发酵与最终爆发的过程, 区别了解各个时期、不同风潮的酝酿、形成、发生机制, 探究政府和社会应对风潮的前后变化, 从百年的长时段中发现金融风潮的不变与变, 揭示社会、民众在非常态风潮下的日常, 这样既可加深对近代中国金融变迁的了解, 找到金融风潮的定位, 又有助于整体把握近代中国金融的脉动。因此, 本书的框架设计上, 不是简单按每一次金融风潮来写, 而是力图把金融风潮和当时的社会政治变化结合到一起, 从金融看到社会、政治, 再从社会、政治看到金融。除绪论和结语外, 主要内容分为六章展开。第一章围绕1883年的上海钱庄倒账风潮和1910年前后的橡胶股票风潮, 侧重从过度投机和经济泡沫的角度分析了两次倒账爆发的原因, 并挖掘晚清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处理破产事件的作为, 呈现的是晚清金融的混乱乃至整个社会不断破败的大趋势。第二章从信用的角度考察1916、1921年两次挤兑风潮, 揭示的是挤兑风潮背后所体现出的北洋政府时期政治失控、财政溃败、银行经营财政化、社会承受力低下、币制落后等一系列问题, 这些因素相互激荡, 导致与政府关系密切的中国、交通银行信用急剧下降, 从而使危机迅速生成、发酵。第三章主要呈现了1920年代南北大变局背景下金融生态, 考察了三大具有代表性的银行即交通银行、中国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在政治变局中面临的危机及应对、选择。
题名主题:金融 经济史 中国 近代
中图分类:F832.95
个人名称等同:潘晓霞 著
记录来源:CN 湖北三新 20220524
总体评分: (共0人)
我的评分:
共12人预约本书
收藏

馆藏 附件 评论 相关借阅 借阅趋势

评论共 条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