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文摘: | 傣族手工织锦是傣民族珍贵的文化财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民众基础,蕴含着深厚的傣族社会文化信息。但是长期以来,对傣族手工织锦的研究仅停留在静态的产品分析和技术性的一般整理层面,大多从装饰艺术和原始工艺的角度来看待傣族手工织锦,这样的研究尚不能充分彰显傣族手工织锦的意义和价值。一般而言,傣族手工织锦首先是傣族社会溯源久远的一项生产生活技艺,为傣族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生存条件;其次,傣族手工织锦进入近代社会以来,还成为傣族社会中妇女们的一项重要经济行为;最后,傣族手工织锦与民族信仰生活与民族审美观念相结合,从一定层面反映了傣民族深层的审美心理和文化观念。就民族民间艺术的研究角度而言,不能忽略傣族手工织锦在物质、行为、观念三个层面上的文化意义,它既是艺术产品,又是艺术活动,还是艺术关系。当代艺术人类学和美学研究不仅在文化层面上重新规定了“艺术”和“审美”的内涵,也为针对审美对象的具体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和思路。本书突破以往对傣族手工织锦客体对象的静态研究,从主客体统一的存在认识论理论基点出发,考察动态过程中傣族手工织锦的背景、工具、技艺及产品,并通过田野调查还原傣族手工织锦艺人的生活现场和精神世界。在对傣族手工织锦进行审美特征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分析以傣族手工织锦为个案的传统民族民间工艺对现代人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和审美意义。傣族手工织锦所展示的审美特征,是审美要素立体多样、审美内涵复合统一、审美感受贯穿始终、审美价值积淀上升的综合状态。为便于解释傣族手工织锦审美特征的这种综合状态,本书将傣族手工织锦的审美特征概括为实用性审美特征、仪式性审美特征、艺术性审美特征三个方面并做出相应的理论分析,以此呈现傣族手工织锦不同内涵和层次的审美取向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审美流变状态。 |